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中的几个常见错误认识
作者:集群智慧 发布于:2013/11/28 8:07:46 点击量:
关键字:
在销售网络舆情监测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客户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存在错误认识,这些错误认识增加了客户单位爆发舆情危机的风险,错误的认识很可能使用户的舆情工作陷入被动,埋下危机的种子,以下列出几个本人在销售过程中,经常听客户谈到的针对舆情工作的错误认识,并附以我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的舆情工作起到一点帮助。
误区一、将舆情监测理解成上网行为管理
有一次与某客户交流,领导说:“我们部门没有什么舆情,因为我们所有的教师用的电脑能上什么网站,不能上什么网站,都让我管理起来了,不该上的网站,我们就不让他们上,所以我们没有舆情”。
其实这个逻辑完全是掩耳盗铃,首先这位领导认为舆情是靠堵的,这种认识从根本上就错了。现在人们上网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已经不仅限于单位的电脑上网,家里的电脑可以上网,手机现在也都可以上网,总不能把所有的个人上网设备也限制了吧,所以在上网设备上通过技术手段限制舆情危机的上传显然是行不通的。只要他想法,怎么都是能发上的,所以光靠堵的办法是不行的。
另外,这位领导错误的认为,舆情只是本单位或本体系内的人员上网发布的,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舆情都是外部人员发布的,而你几乎不太容易知道他们是谁,来自哪里,所以舆情监测系统并不是对内的上网行为管理,也不是内部的信息泄露监测,舆情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全网,而不仅仅是某个内部网络。
误区二、认为依靠人工和搜索引擎就可以胜任舆情监测工作
现在舆情监测对很多单位来讲并不陌生,很多单位都设立了专员负责网络舆情采集工作。但是由于没有使用专业的舆情工具,他们只能使用人工的方式,依靠传统搜索引擎来完成这项工作,并且还要根据手工搜索出来的结果自己编写舆情报告,这个效率其实是很低的。
例如,我见过某个单位就采用这种方式搜集网络舆情信息,这种方式他们每周只能做出一份舆情报告,再打印出来报送给各个领导,当领导看到舆情报告了解某个事件时,最快已经是一周前发生的事情了。试想一下,一周的时间,如果是重大舆情事件,这个信息会被多少媒体转载、被回复多少次、被浏览多少次,如果是个大事,一周后再想处理还来得及吗?并且舆情事件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处理起来成本是相对较低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转载、回复、曝光的次数增多,处理的成本就会成几何级上升,最后形成舆情危机导致失控。
舆情监测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业务,24小时不停的测本单位所关注领域的事件,并且支持针对重点网站定向监测,当这些网站出现事先预置好的事件关键词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预警、并形成舆情报告,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人即使再努力,也是会有失误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即使全天满负荷操作也监测不了几个网站,而且人员会有工作时间、节假日的限制,而换成大连西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舆情监测系统,这个工作就会是24小时全天候、全网而不限于某个网站、发现问题通过舆情通手机APP、短信、邮件自动提醒,效率相对于人工肯定是提高好几个层级。
所以舆情工作要想做得好,光靠人工,没有好的工具是万万不行的。
误区三、认为我们没有舆情
某地产集团的一个大型商场项目即将启动,说我们项目是刚刚启动,所以之前网络上也不可能有什么负面信息,所以我们不需要舆情监测。其实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因为舆情监测不是为了把以前已经有的舆情信息给找出来,而是为了以后一旦出现舆情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知道。一个项目刚刚启动,肯定免不了要各种新闻报道,有报道自然就会引起讨论,现在几乎现实世界的每一个事,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一个对应的印记,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时间它会出现,在哪出现,以及由谁发布而已。所以自己会不会产生舆情,自己并没有多少发言权,只要这件事在现实世界存在的,只要还有互联网,都是有可能形成舆情事件的。
误区四、认为舆情监测和删帖是一回事
很多人第一次听我介绍舆情监测系统之后,都会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发现之后能删吗?不能删除我光发现有什么用?
舆情监测解决的问题是第一时间发现,为后续的处理争取时间。其实跟删帖关系不大,现在很多用户默认处理舆情的方法就是删帖,表面上看帖子是删了,但实际上这个事你并没有解决,明天再一看,又有人发了更多,所以单纯的依靠删帖,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第二天早晨一看被删掉了,那你会怎么想,有的人反而就会发的更积极,就变成不光微博上发、论坛上我也发、贴吧博客微信都可以发,事情反而会变得更复杂。处理舆情根本的方法还是及早发现,有效疏导。当发现舆情之后,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发声,接入事件,联络当事人,解决问题,如果发现是谣言,则要第一时间辟谣,这样就会打消公众的疑虑,防止猜来猜去、越描越黑。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也就是舆情监测的意义。
误区五、认为上完舆情监测是给自己没事找事
有的人认为,我不去监测,不发现反而没事,一旦开展舆情监测了,自然就会监测出很多问题,发现了问题又要去处理,这不是给自己找事情干么?
首先有这种想法,从态度上说就不对,政府本身就应该是为百姓服务的,倾听采集民心民意本身就是每个公务员应尽的义务,其次,舆情信息,不管你看得到还是看不到,它就在那里,网民还是该评的评,该转的转,并不是说你不去看,它就不存在了,往往有时候,舆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舆情爆发了你还不知道,这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用舆情监测系统不但不会增加用户的工作量,反而还能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现在很多政府单位甚至是企业单位,都将舆情监测工作列为日常性工作之一,区级以上政府单位基本上都设立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专员,舆情专员的工作至少要每周出一到两篇的舆情简报供领导参考,在没有舆情监测系统之前,这些都是人工操作的。有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之后像出报告这样的工作,就可以由系统自动来完成了,做到每天一起报告也都不成问题,这样领导拿到的舆情报告,就不再是过期的舆情了,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
同时,舆情监测系统还可以与舆情通手机相连接,领导手握舆情通PAD,随时发现自己单位、领导个人的网络舆情信息,同时不光针对网页,包括四大微博平台、论坛、跟帖等传统搜索引擎抓不到的地方,舆情通也能做到即时监测。领导再也不用被动的等待舆情报告了,所以舆情监测不但不会增加各单位的工作量,反而还能减轻舆情工作的压力,最主要的是得用对方法,选对工具。
误区六、认为买个软件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遇到很多单位,都有这种想法,认为舆情监测软件是万能的,其实舆情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再高科技的工具也需要会用它的人,才能发挥工具的价值。
某单位宣传部门花大价钱买了一套某品牌舆情监测软件,由于没有本地化的服务,导致后续工作跟不上,软件没有用起来,因为舆情厂商在本地没有服务机构。舆情系统不是一次调整好就可以一直自动运行的,因为网络的环境是不断变化得,每天都有新网站诞生,也有网站关闭,今年流行QQ、明年流行微博、后年又都玩微信了,网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也要求所使用的工具舆情监测系统也要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变化,同时我们的语言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互联网上经常会有新词汇产生,或者是老词汇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躲猫猫”。
还有我们关注的事情也是不断变化和产生的,例如某个地产集团可能一年有多个项目开盘,每加一个项目,就需要针对舆情系统进行相应的部署和设置,但往往用户没有厂商的支持,是无法及时针对这些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的,所以做好舆情监测,不但要有一个好用的舆情监测系统,响应的配套服务也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出现钱没少花,事没干好的情况,造成浪费。例如大连西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舆情监测产品,正是看到了传统舆情监测行业的这种弊端,所以采取了优质产品+本地化服务战略,大连西盈在全国建立了多个服务中心,让每个使用西盈舆情的单位都能享受到本地化的服务,化解舆情项目实施失败的风险。
高校网站建设、维护首选集群智慧,10年专业高校网站服务经验,高校网站建设案例最多,欢迎来电咨询:159-9855-7370 (董经理)